第四届北斗峰会发布2025蓝皮书: 大众消费领域的“北斗渗透率”将持续领跑

9月24日,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成果发布会上,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首次对外发布《北斗产业发展蓝皮书(2025年)》(以下简称“蓝皮书”),从市场预测、系统升级、产业成效、国际布局四大维度,勾勒出北斗产业发展的清晰蓝图。

△9月24日,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成果发布会举行

蓝皮书对未来市场规模给出明确预测:未来三年,我国支持北斗的终端及设备年均新增量将稳定在约4亿台(套)规模,年增长率将逐步提升至3%以上。其中,智能手机与可穿戴设备将成为核心增量市场——预计到2028年底,我国北斗终端及设备新增总量将突破4.2亿台(套),覆盖智能手机、可穿戴设备、通信基站等多类场景,仅智能手机占比就将超75%,可穿戴设备占比超11%,大众消费领域的“北斗渗透率”将持续领跑。

在北斗系统升级与应用布局上,蓝皮书指出,“十五五”期间,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进一步筑牢精准时空服务根基,构建以“定位导航、授时服务、短报文通信”为核心的服务体系。届时,时空服务领域将全面呈现技术融合与跨界应用的新态势,北斗系统也将从“基础导航服务”全面向“新时空服务体系”升级,最终形成“一极多元”的应用发展格局——以北斗为核心支撑,辐射多行业、多场景的深度应用。

回溯“十四五”期间,北斗产业已交出亮眼成绩单。从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正式开通全球服务,到2024年9月第59、60颗北斗三号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成功入轨,北斗三号的定位精度已从“米级”跃升至“厘米级”,授时精度达到“纳秒级”,技术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。2024年发布的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35年前发展规划》,更明确了下一代北斗的发展路径,以“精准可信、随遇接入、智能化、网络化、柔性化”为代际特征,为未来10年发展锚定方向。

产业规模方面,2024年成为北斗产业的“增长大年”。数据显示,2024年我国以北斗为核心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5758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7.39%;领域内企事业单位总数近2万家,从业人员规模接近百万人,形成了“企业集聚、人才扎堆”的产业生态。从应用落地看,大众消费领域成为市场主力,2024年相关终端出货量超3.5亿台(套);交通、通信、公安、农业等重点行业累计推广应用超4000万台(套),不仅激活了产业链上下游,更带来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。

在全球化布局上,北斗系统的“服务半径”持续扩大。目前,北斗系统服务能力已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,为其中140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北斗系统相关服务及产品,从东南亚的农业导航到非洲的交通调度,从欧洲的精准测绘到美洲的物流追踪,北斗正成为全球时空服务领域的“中国名片”。

潇湘晨报记者陈张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