苹果放出大招! iPhone18 Pro可变光圈来袭, 三星彻底懵了!

智能手机的摄影竞赛,在经历了像素的疯狂堆砌、传感器尺寸的“军备竞赛”以及计算摄影的全面开花之后,似乎陷入了一种创新的疲惫期。

不过当国内品牌在影像赛道上不断内卷,推出各种联名相机品牌、一英寸大底时,行业的领导者苹果,却显得异常冷静与克制。

然而这种静默并非停滞,而是在为下一场颠覆积蓄力量,近期有韩媒爆料苹果计划在明年秋季推出的iPhone18 Pro系列进行发力。

此消息一出,不仅让全球的果粉为之沸腾,更是在老对手三星的心头敲响了重重一记警钟,甚至是懵了。

要知道,iPhone手机每年放出新技术时都会迎来市场跟风,虽然可变光圈并非一个全新的概念。

三星早在2018年的Galaxy S9系列上就首次引入了可在f/1.5和f/2.4两档之间切换的可变光圈,并在S10系列上得以延续。

但当时技术所限,该模组导致摄像头部分更为凸出和厚重,且带来较高的制造成本,在三星权衡了投入产出比后,最终在2020年的S20系列上放弃了这一功能,转而全面依赖算法解决方案。

所以当苹果进行采用时,势必会引起市场的超强关注,届时三星想进行采用,也就没有办法和其进行比较了。

不过按照笔者的理解,苹果在此时重拾这颗被三星视为“弃子”的技术种子,还是有很多的原因。

首先,这是苹果在智能手机性能同质化困局中,寻求高端差异化的必然选择。

其次,当处理器性能、屏幕素质、机身设计的边际效益递减,相机系统成为了最核心的差异化战场。

然而像素竞赛已触及天花板,传感器尺寸也因手机物理限制而难以无限增大。

此时,引入可变光圈这样一项既能提升硬核参数(进光量),又能赋予用户全新创作自由度(景深控制)的技术,无疑是在红海中开辟了一条新的蓝海航道。

更重要的是,苹果以其对供应链的强大掌控力和不计成本的投入,完全有可能解决当年困扰三星的“模组过厚”和“成本过高”的难题。

供应链消息证实,iPhone18 Pro的可变光圈模组由LG Innotek和富士康共同制造,而实现这一功能的核心部件则交给了中国的Luxshare ICT和Sunny Optical。

特别是去年被苹果新纳入供应链的Sunny Optical,正是专攻于此,这种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,是苹果能将“弃子”变为“王牌”的底气所在。

再加上苹果手机这几年的影像算法、影像传感器都有较大的提升,相信在这种情况下,会带来更多惊喜。

说到这里,iPhone18 Pro的配置规格也悬念不大,正面采用屏幕左上角单挖孔设计,挖孔位置更紧凑,可能为后续“真全面屏”过渡。

并且配备6.27英寸或6.86英寸1.5K LTPO显示屏,支持1-120Hz自适应刷新率。

核心配置则是搭载基于台积电2nm工艺的A20 Pro芯片,将12GB运行内存集成至处理器,优化机身内部空间与散热表现。

据说新机还将内置不锈钢VC均热板,有效传导芯片热量,提升长时间高负荷运行下的稳定性。

影像方面不用多说,上方已经说了可变光圈技术,对于喜欢拍照的用户来说,轻松满足多方面需求。

关键是基带自主化,搭载苹果完全自主研发的C2基带芯片,支持毫米波5G和WiFi 7,强化5G信号稳定性,告别信息差的问题。

然后就是一些细节,比如后盖Logo区域拼接玻璃采用略微透明设计,提升视觉美感;横向大矩阵Deco设计延续,三摄排列布局保持不变。

内置iOS 27操作系统,带来一系列新功能与交互优化;电池续航能力显著提升,满足全天候使用需求。

不管怎么说,iPhone18 Pro的这场“光圈革命”,远不止是一项功能的简单添加。

结合新机的各项配置都很清晰,这场好戏,才刚刚拉开序幕。